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 > 辨证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和核心和实质


矛盾规律: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出,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辩证法是解决一切矛盾的方法论。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它与逻辑矛盾不是一回事。

对立: 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如:

生与死         正与负

教与学         买和卖  

先进与落后      成功和失败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1、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双方共处于统一体中。任何矛盾的一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自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假如没有对立的一方,他自己的这一方也就不复存在了。任何事物、现象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

如一块磁铁的两极、自由和纪律、敌人和朋友、化合和分解、遗传和变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如:磁铁有南北两极,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即使将它切断、打碎,它仍然是南北两极同时存在。

(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如:

1)“克隆”是细胞与个体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2)传说有一次孔子曾带领一班学生向老子请教问题,孔子见到老子,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垂手站立在一旁,老子那时已经很老了,正在闭目静养,大概听到了动静抬起眼皮来望了望,孔子赶忙再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半晌,老子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老子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回答:“还好”然后老子又开始闭目养神了,孔子便立即带领学生告退出来,吩咐学生套车回家,学生们都感到奇怪问孔子到:“老师不是来求教的吗?”为什么没问什么问题就忙着回家呢?孔子说:“老子指出: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刚强的牙齿却敌不过柔弱的舌头,这不是教给我们了吗?”

3)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魏征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萧伯纳

乐极生悲  否极泰来

日中则昃  月盈则亏

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2、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不仅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而且,一方的发展也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事物统一体中的发展,矛盾的一方不能离开他的另一方而孤立地发展。比如,药物能消灭细菌和害虫,而细菌和害虫也会由于药物的作用产生抗药性,具有更强的生命力,这又促使人们去研制药力更大的药物,这就促使药物发展。

(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利用,吸取有利的因素促进自身的发展。如动植物之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而动物正好与之相反。

(3)同一性还规定着矛盾双方发展的基本趋势,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一物转向他物,但不是向任何别的事物转化,而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个转化的趋势就是由矛盾同一性规定的。尽管生物千姿百态,都离不开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同一性的作用。

3、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就是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斗争性内容丰富 。

矛盾斗争性适合于一切领域,一切事物。

不同矛盾其斗争性表现形式不同。矛盾斗争性有对抗性的:两军对垒,打官司双方,战争双方,同时也有非对抗形式。

同一类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斗争的规模、程度、形式也不一样。有矛盾就有斗争,如中美关系就是同一种矛盾在不同阶段上的斗争的规模、程度、形式不同。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在事物量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推动着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

2)在事物的质变过程中矛盾斗争性的作用更为显著,因为只有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才能突破现存事物的限度,促使矛盾相互转化,并使一事物变成他事物。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地位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事物的发展都起作用,但二者的地位不同。唯物辩证法认为,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为矛盾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两样东西不会无缘无故地联结在一起,更不会毫无根据的转化。所以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而矛盾的斗争性不受特定条件的限制,有着任何条件下都能贯彻下去的趋势,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指出:“有条件的相对统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离开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离开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总是和同一性相联结,为同一性所制约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结合在一起共同起作用,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1:生物进化中的遗传和变异,就是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遗传,人与物便不能区分,只有变异,人就不是人了。只有遗传和变异相互结合在一起,才推动生物的进化。再如积累和消费这对矛盾,只积累不消费,生活水平差,只消费不积累也不行。这里面恩格尔系数越高,社会越穷。

例如2:推动物质的发展和进化,是吸引和排斥、化合和化分、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等既斗争又统一的矛盾运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

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矛盾、处理问题时,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我国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就出色地运用了这一原理,当时我党主张既不能搞“一切联合否认斗争”,也不能搞“一切斗争否认联合”,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从而保证了统一战象的巩固和发展,使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和壮大。

今天我们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要充分运用这一原理,既要发展,又要“高质量”“青山绿水”。

6、内外因关系原理

(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外因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内因: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

如:小鸡出生。正常受精的鸡蛋,合适的孵化温度。缺一不可。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2)发展的根据:也就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原因。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事物的内部矛盾的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由此使矛盾双方力量和地位发生变化,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

所谓变化的条件是对事物发展起影响、 制约作用的各种外部因素,对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起加速和延缓的作用。

(3)人生奋斗中内因是重要的:有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失败,完全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对待事物的态度。

失败者,往往不从自身的人生态度去寻找失败的原因,总以为他们的境遇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不知道,如何看待人生,全由他们自己的态度决定。他们不懂得成功是正确思维的结果,成功的要素掌握在他们手里。一个人成功与否,并不受人的其他因素影响,而受他自己的人生态度所制约。

(4)积极的人生态度,如同在足球场上奋力奔跑的运动员,尽管迅跑未必一定入球得分,但若慢跑而不出脚,没有进球取胜的信心,就没有进球获胜的辉煌。

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的成败,积极的人生态度,尽管不能保证一个人事事成功,但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5)如:

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矛盾无时不在。

自然界充满着矛盾。

人类社会充满着矛盾。

人的思维充满着矛盾

矛盾无时不有 。 

矛盾贯穿在自然界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

2.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各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理解矛盾普遍性注意几点:

第一,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第二,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并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第三、人们不易觉察的矛盾,不等于矛盾不存在。

4.矛盾普遍性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有什么意义?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1)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前提

3)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如:爱流泪,产生快感;爱唠叨,消除烦恼;爱零食,生理需要。

(2)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

1)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一把钥匙一把锁

2) 据《华佗传》记载,州官倪寻、李延同时请华佗看病,两人都说头痛发烧,不适的感觉也一样。华佗诊断了他们的病情之后,给倪寻开的是通导药,而李延开的却是发散剂。两人都责问华佗:为什么病状相同,开的药却不一样?华佗回答说,倪寻的身体外部没有病,病是由内部积食引起的,故用泻药;而李延的身体内部没有病,病是由外感风寒引起的,故用发散药。

3)传说古时候一家有五个儿子,一个聪明,一个老实,一个瞎子,一个跛子,一个驼背。分别从事不同的职业:经商,务农,按摩,钉鞋,搓绳。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国有小企业改制过程中,刮起了一股“卖企业”之风,不加分析地把国有企业一卖了之。个别地方的负责人甚至提出,要“差的送,好的卖,实行非公有制一步到位”,并说“不这么改就是不认识,不称职”,“不认识,不称职就要腾位置。”这种做法给国企改革造成了错误导向,导致人们思想混乱,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干扰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有的地方甚至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请结合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对以上现象进行分析如下:

1)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不同事物的矛盾有着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解决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

2)国有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情况、不同的问题,如“不加分析地把国有小企业一卖了之”,“实行非公有制一步到位”,这都是违背矛盾特殊性原理的“一刀切”的错误做法,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我们要坚决反对。

3)党和国家要求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步伐”,这才符合矛盾特殊性原理,才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确的做法。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能不能反过来说:“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个性寓于共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共性包含个性)?

——不能,因为矛盾的普遍性是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来的,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总之,世界上任何事物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随着场合的变化普遍 性和特殊性也是可以变化的。

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7.巩固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它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2.主次矛盾的关系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主次矛盾方法论意义

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工作做到点子上。

努力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决不能撇开次要矛盾,红花还须绿叶扶。

要把握中心和关键,又要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在复杂的事物中有许多矛盾,其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一对矛盾中矛盾双方也有主次之分,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比如教学中的教与学、塞翁失马中的福与祸。

学习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是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比如,我们分析形势,既要看到成绩和光明的一面,又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的一面,评价一个任何一项工作,也要分清功过是非,成绩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两点论和重点论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紧密相连的。即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我们所说的两点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我们所说的重点论就是在认识事物复杂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巩固


(1)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它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叫次要矛盾。

(2)主次矛盾的关系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3)方法论意义

1) 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2 )努力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决不能撇开次要矛。

3)要把握中心和关键,又要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

主要矛盾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则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非主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非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非主要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是:它要求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首先抓住主要矛盾,也就是抓住重点、抓住中心;同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在抓重点时要照顾一般,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时,要及时地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

我们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才能加以解决,其他工作都要围绕并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不论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此相应的便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的非主要方面。一般说来,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非主要方面对矛盾总体的变化、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也会互相转化。

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把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两点论就是要同时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重点论就是在看到两个方面的同时,必须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不要把两者等量齐观,更不能颠倒主次。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重点论要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要以重点论为补充.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它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抓住重点,带动全盘;看问题时要看主流,同时注意支流;在克服一种主要倾向时,也要注意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防止思想上的片面性。


【总结】


一、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或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具体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4、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要求我们既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又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当各部分以合理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6、部分制约着整体,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7、一切事物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规律具有客观性,因此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9、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在它具有不可违抗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0、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违抗性,因此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二、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而不是一点,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2、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正确对待矛盾,要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

◆3、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或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5、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次要矛盾解决得好坏,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会产生影响作用,要求我们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8、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因此必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因此必须着重把握主流。)

◆9、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不能忽视支流。)

◆10、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相互排斥、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三、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

◆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或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决定事物的性质的发展方向,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不能忽视外因。(或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不能忽视外因。)

◆3、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把内因和外因正确结合起来。

◆4、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因此要重视量的积累。(或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5、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以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6、由于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做事情要注意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7、事物构成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要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8、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9、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10、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在顺利时,居安思危,准备走曲折的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要坚信光明的前途。

上一页:二、辩证法--否定之否定规律

下一页:四、毛泽东的工作方法与唯物辩证法



风云公务员考试网
联系人 :风云
咨询电话 :15698133472
地址:山东泰安
邮箱:fy128_com@163.com
Copyright©2018 风云公务员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鲁ICP备17045381号-1
友情链接
公务员招考信息
人民网
新华网
求是网
瞭望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安卓手机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