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 > 论辨识

唐宋经典名言的哲理赏析


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句出自宋•朱熹《观书有感》,喻意为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才能取得新的进步。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应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展和向前推移。该句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该句出自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意为竹林外斜横出两三枝艳丽的桃花,春天的江水变暖鸭子最先知晓。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之间的联系形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一种重要的联系形式就是因果联系,即事物之间那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春江水暖”和“鸭先知”之间就是这种联系。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该句出自唐•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其意为野火烧不绝那些顽强的野草,只要春风一吹,便又蓬勃地生长出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该句出自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其意为:堆积九仞高的山,还差一筐土就不能成功。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不, 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该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不能灰心丧气。“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该句出自宋苏洵«辨奸论»,其意为:月亮周围出现晕圈就要起风,柱子下面的石基潮湿就要下雨。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该句出自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其意为:从书上学到的知识终究显得浅薄,要真正弄懂所学的知识,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考点透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该句出自唐罗隐«蜂»,其喻意为:辛勤为民毫无私心的高尚情操。

考点透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射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该句出自唐王翰«凉州词»,其意为:喝醉了躺倒在沙场上,请不要见笑,自古以来沙场征战,有几人能活者回来?

考点透视:不同的价值 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很需要影响,该名句反映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价值观。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涵的哲学道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21.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

22.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

23.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24.未雨绸缪: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25.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

26.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7.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9.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0.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1.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3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3.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3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因果联系的客观性。

3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馋入之: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6.怨天尤人: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忽视主观努力的错误观点。

37.严师出高徒;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方面看到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忽视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39.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0.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2.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3.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要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质变,推动事物的发展。

44.好事多磨: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4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为二的。

46.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47.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矛盾双方是对立的。

48.和谐,就是美和善;万事如意: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4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全面、一分为二的观点盾问题。

50.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爱人者则人爱人,恶人者则人恶人;居安思危;蝉口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反作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5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3.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54.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5.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6.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违背了矛盾具有特殊性。

57.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58.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9.和而不同: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矛盾普遍性一特殊性是统一的。

6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抓主要矛盾。

6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也要绿叶扶持: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

6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学会“弹钢琴”;把握重点、统筹兼顺:抓主要矛盾,不忽视次要矛盾。

63.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想问题办事情应有所侧重,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64.浅尝辄止、固步自封: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观点,违背了认识应当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65.守株待兔:把现象当本质、把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的错误观点。

66.声东击西:真象与假象,现象与本质。

6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占有感性材料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前提条件,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获得理性认识的关键、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68.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灯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69.吃一堑长一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70.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人的认识不断在提高,不能总以旧眼光看人。

71.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72.诸葛亮隆中献策:无论是对过去的认识还是对末来的认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7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发展。

74.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7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

77.望梅止渴: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79.郑人买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0.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2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83.有志者,事竟成: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4.满招损,谦受益: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5.人定胜天: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6.事在人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7.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88.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0.“不打不相识”、“吃一堑,长一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1.“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2.“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7.“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98.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99.“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00.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1.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102.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3.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4.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5.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6.团结就是力量;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08.“一着妙棋,满盘皆活”; 部分影响整体。

109.“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 部分影响整体。

110.“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 部分服务于整体

111.“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 部分服务于整体。

112.“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部分制约整体。

113.“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部分制约整体。

114.“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整体统率着部分。

1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 整体统率着部分。

116.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 发展的普遍性。

117.“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发展的普遍性。

118.“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发展的普遍性。

11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发展的普遍性。

120.“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发展的普遍性。

121.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2.停滞不前、小富即安、一成不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3.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4.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5.只讲数量,不讲质量;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6.只讲时间,不讲效率;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7.只讲规模速度、不讲质量效益;只见顺利,不见挫折。违背发展的普遍性。

128.“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2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0.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13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发展的普遍性。

132.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3.雪莱:“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4.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5.吃亏是福;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6.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7.“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8.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39.“梅花香自苦寒来”;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0.“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1.“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14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4.“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5. “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7.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8.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49.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1.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

15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4.“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5.“尽信书不如无书”;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6.“谦受益,满招损”;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7.“吃一堑,长一智”;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8.“失败是成功之母”;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59.乐极生悲;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0.否极泰来;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2.变废为宝;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3. 哀兵必胜, 骄兵必败;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4.化险为夷; 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5.弄巧成拙。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66.“量体裁衣”;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7.“对症下药”;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8.“因人而异”;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9.“因地制宜”;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0.“因材施教”;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1.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3.“解铃还需系铃人”; 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4.“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是说宇宙之间的万事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为人的意志所主宰。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175.“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传说故事、科学幻想,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错误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注意这句话强调: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6.“气者,理之所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子不语怪、力、乱、神”“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些名言都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这些名言都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

177.“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等名言,意思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事物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这些名言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176.“掩耳盗铃”“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按图索骥”等成语典故,都是人们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这些都是违背了物质决定意的原理,都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

177.“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它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178.“心之官则思”(孟子)、“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荀子)、“人的记忆皆在脑”,这三句名言的共同点都说明了人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体现了哲学道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应该指出的是,古人由于受到时代条件所限,把人的心当成是思考的器官。)

17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一名言揭示的哲学道理----对于同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对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画家可能从美学角度来看,经济学家可能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考古学家、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收藏家是从文物价值角度来看。

18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等,这是说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角度也可以说人们由于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当然,这种反映也不一定要分清对错、是非。

181.“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些名言都是说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哲学原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按规律办事。

以下几道哲学命题,判断命题的正误。

1、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4、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正确指导。(    )

5、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正确的,但不是科学的。(    )

7、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唯心主义是一种二元论。(    )

8、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9、意识是大脑的特有的机能。(    )

10、人的脑量越大越聪明,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

11、动物既不能认识世界,也不改造世界。(    )

12、人的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事物,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

正确的只有5、6、11,其余均是错误的命题。 

上一页:附:名言、典故哲理浅析

无下一页



风云公务员考试网
联系人 :风云
咨询电话 :15698133472
地址:山东泰安
邮箱:fy128_com@163.com
Copyright©2018 风云公务员考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鲁ICP备17045381号-1
友情链接
公务员招考信息
人民网
新华网
求是网
瞭望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安卓手机APP下载